驅車出宜春城往北,沿寬闊的宜萬公路行15公里到三陽鎮,再往西3公里就到了酌江溶洞風景區。白龍洞就藏在這片湖光山色的巖洞群中。酌江水庫和巖洞相連,真是三壁山景、一湖水色,好似仙境,引來四方游人。
走進洞口,冒險探奇之心油然而生,白龍洞的地下長廊有十公里長,這里的巖溶景觀是鬼斧神工、千姿百態、妙不可言。石鐘乳、石柱、石筍密布在洞中組成了任人自由想像的形態,如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田野、高山、建筑。最讓人遐想的是巖洞宮殿,大廳里高三十余米,可以擺放十桌酒席,還有巖洞銀河,那是暗河的瀑布,從巖洞上方傾落,嘩嘩作響。更令人稱奇的是巖洞還有暗河小舟可供人漂流。這些景觀被人們取名為“石幔鑾殿”、“千佛山”、“石瀑飛流”、“石樹擎天”、“熊貓坐殿”等幾十個景點,讓人產生了如夢似幻的感覺:我們到底在什么地方,今夕是何年?說真的,它讓我們回到了遙遠的遠古時代,這是真正的原生態情景!
有巖洞的山大多是石灰巖,石灰巖經地下水長期的侵蝕才能形成巖洞。石灰巖是碳酸鈣,碳酸鈣遇著水里的碳酸,就形成了可溶解于水的碳酸氫鈣,這就是巖洞形成和逐漸擴大的緣故。水逐漸干涸的時候,其中碳酸氫鈣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剩下的就是固體的碳酸鈣。從洞頂下垂,凝成固體的,就是石鐘乳;點滴積累,凝結在洞底的,就是石筍。唯其如此,凝成的形狀變化至少也需要上千萬年的時間。我們觀看這些石鐘乳、石筍、石柱的形態,來比擬什么獅子、象、虎、宮殿、瀑布之類,越觀看越有意味,意境高出許多,即使不比做什么什么,也都值得觀賞的呀!
李白的兩句詩是最好的注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巖洞原始、樸素、自然、不事雕琢,造就了巖洞原生態獨特的藝術潛質。原生態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它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甚至是信仰。我們觀賞白龍洞景觀,是人和大自然最親密接觸的生活狀態。我們在洞察自然靈秀的無窮幻變,同時又在讓心靈返璞歸真,享受自然更純樸、健康的原生態生活方式,詮釋人生的本原和真諦。當我們踏入巖洞這一片沉靜而靈動的空間里回歸到自然的親切與和諧中時,不禁浮想聯翩,心情豁然開朗,全身心擁抱自然,沉醉于幽雅簡約的世界,感受著大自然美的意境?梢哉f,真正的原生態、不事雕琢的藝術恐怕只有這億萬年形成的巖洞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