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礦燈是礦工的眼睛,那充電房的女工就是礦燈的忠實守護者,她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礦燈,確保礦工在井下擁有光明;她們日日夜夜堅守在崗位,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后盾。近日,記者來到青山礦機電科充電房,跟隨全國“三八”紅旗手陳希梅和她的同事,體驗了那里的工作和生活。
走進青山礦充電房,首先感覺到的是溫差,室內比室外溫暖,陳希梅告訴記者,在15-25攝氏度的溫度中礦燈充電效果最好,所以充電房內安裝了多個電子油汀。抬眼望去,是一排排整齊的礦燈架,正在充電的礦燈亮著紅色、綠色的指示信號。青山礦充電房有14名職工,要負責1500多盞礦燈的管理和維護,交接班那半個小時,對女工們來說就像一場“戰役”,她們要對號入座,為每位下井的礦工發放礦燈和自救器,平均每個窗口要收發近200套。長期的工作讓她們對礦工很熟悉,有時不等他們開口,她們就快速拿出了對應的燈具。
記者問:“為什么一定要堅持按號領燈呢,隨意發一套不行嗎?”陳希梅說:“編號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代表一位礦工,如果一班工作結束時,有人未升井歸還礦燈,我們可以迅速查到他的編號,及時和調度室取得聯系,這是礦工安全的一道屏障。”記者又問:“礦上這么多人,你們不會把號碼搞錯嗎?”陳希梅回答道:“不會,充電房是窗口服務單位,我們天天和他們打交道,熟悉得就像家里的兄弟姐妹,就算他們剛剛出井,臉上還是黑的,也能聽聲音認出來。”
在收發燈的間隙中,充電房女工要修理礦燈和礦燈架。一盞礦燈的壽命為500個循環,約合一年半的使用時間,礦燈報廢后,約有60%-70%的零部件能回收利用,她們將其拆下進行組裝修配,每年能為礦上節約幾萬元,通過修理還能提高技術水平,每年都有女工在技術比武中取得好名次。由于工作任務較重,女工們幾乎把充電房當成了家,連吃飯都在里面,晚上累了也只能輪班打個盹。充電房的工作是臟和累的,室內很少見陽光,空氣中漂浮著硫酸、鉛等有毒氣體,待久了會誘發鼻炎,對身體也有損害,可女工們仍然堅守。她們中大部分人在這里工作了十幾年,少的也有好幾年,她們深知責任重大,明白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為企業發展盡了力量,于是她們選擇默默付出,用愛點亮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