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開幕,會議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有關條款的解釋草案、關于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的議案、關于檢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情況的報告等。
備受關注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被首次提請審議,這是時隔15年后,刑訴法迎來的第二次大修。據介紹,此次刑訴法修改補充的條文比較多,修正案草案有99條,擬將刑訴法從原來的225條增加到285條。
-刑訴法修改·增修內容
涉及七個方面強化反腐措施
修正案草案新增加和擬修改的內容主要涉及七個方面:證據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偵查措施、審判程序、執行規定和特別程序。
其中,比較突出的修改在于完善了非法證據的排除制度,除了嚴禁刑訊逼供的規定外,還增加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定;在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后,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進行,并規定對訊問過程的錄音錄像制度等。
為嚴厲打擊腐敗犯罪、恐怖犯罪活動,對犯罪所得及時采取凍結追繳措施,草案在“特別程序”中規定,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在通緝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按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并設置具體的審理程序。
-刑訴法修改·熱點關注
近親屬可拒作證僅明確審判階段
在草案審議前,近親屬可否拒絕作證的內容曾廣受關注。全程參與刑訴法修改論證的著名刑事訴訟法專家陳光中教授此前曾向媒體透露,草案擬規定除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親屬有拒絕作證的權利。但近親屬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
當時有專家評論稱,如果此條得以通過,長期以來在我國大力提倡的“大義滅親”司法政策將被顛覆,這與世界部分國家的法律理念相契合。
據悉,在昨天提請審議的修正案草案中,涉及近親屬作證的規定,與陳光中教授此前透露的并不完全相同,只是體現在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方面。草案規定,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接受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據介紹,這一條的規定,是考慮到強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對被告人進行指證,不利于家庭關系的維系。而對于公安、檢察院等辦案機關的偵查、審查起訴階段,草案并沒有規定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拒絕作證。
對此,陳光中教授告訴記者,當時他對媒體透露的內容,是他看到的最后一次討論稿里的內容。但在上會審議前,這部分又做了修改。
-刑訴法修改·背景分析
【修改時間】 跨越兩屆全國人大
我國現行的刑事訴訟法是1979年制定的,在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進行了第一次修改,此次是刑訴法的第二次修改。
陳光中介紹,刑事訴訟法的第一次修改是很成功的,使我國更加法制化、科學化、民主化了,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更加注重人權保障,在國際上反應也相當好。
此后,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新加入了一些國際刑事公約。因此,2002年,十屆全國人大感覺到刑事訴訟法不適應國內外形勢的需要,準備第二次修改。2003年12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刑訴法再修改納入立法規劃,并準備在任期內完成刑事訴訟法的修改。
陳光中介紹說,當時,立法部門也做了一些努力,推出修改方案,方案也是征求過公、檢、法、司等部門和學者、律師的意見,他當時也參與了。會議上,不少問題意見分歧比較大,立法部門感到拍板難度大。加之十七大召開在即,全國人大法工委于是將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向后推延到十一屆人大完成。
十七大以后,中央加強司法改革工作,不少問題涉及刑事訴訟法的修改。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有關方面陸續提出修改完善刑事訴訟法的意見和建議。2009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將刑訴法再修改列入立法規劃。2011年6月,中央政法委全體會議暨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第九次專題匯報會披露,刑訴法將再修改。
【修改難度】 涉及到權力再分配
在我國刑事訴訟修改“按兵不動”的十幾年來,我國刑法以通過“修正案”等形式做出了多次補充修訂,使刑法體系和罪刑結構獲得了進一步完善。
對此,陳光中說,刑事訴訟法修改與刑法不一樣,比刑法修改的難度大。刑法修改主要是罪名、量刑方面的修改,對實務部門影響不大,容易取得一致意見。但刑事訴訟法修改涉及面比較廣、內容比較復雜,比如涉及到權力的再分配、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實務部門往往各有自己想法。他舉例說,在上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內討論修改刑訴法時,有些實務部門甚至認為他們的權力不應該被制約,對于非法言詞證據是否排除的爭議都很大。這些復雜性和重要性決定了刑事訴訟法不能像其他法律那樣很快完成。
陳光中介紹,此次刑訴法的修改,各個實務部門協調、溝通得都比較充分,聽取了全國人大代表、基層辦案部門、律師和專家學者的意見,盡管對于擬修改的條款,實務部門不見得每條都同意,但從總體、宏觀方面來看,基本取得了共識,最終形成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對于部分認識不一致的問題,他認為可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再完善。
陳光中認為,一年的時間比較充分,刑訴法再修改的修正案,有望于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從而在本屆全國人大任期內完成修法任務。
【修改傾向】 強化人權保障
對于刑訴法再次修改的內容,陳光中認為,“有相當力度地推進了刑訴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對解決司法實踐中刑訊逼供、長期羈押、辯護失靈、辯護效力差、辯護率低、程序不公、實體不公等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相當程度的解決!
他認為,此次修法,辯護權這一部分是修改得最好的、最有亮點的,這包括偵查階段辯護人身份的明確,對于律師法有關規定的進一步落實等。
與辯護權的變化相比,偵查權的變化也呈現既強化又限制。陳光中說,刑訴法再修改體現偵查權的強化的部分是,擬將秘密偵查權賦予偵查機關,重大案件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間延長到24小時。偵查階段重大案件全程錄音錄像、采取強制措施后要立即將嫌犯送到看守所等規定,則表明對偵查權的制約。
陳光中認為,整體來說,此次修改強化公權力的條文不多,強化人權保障措施力度,相對要大,涉及的面也更寬。
-會議其它內容
審議香港基本法釋法草案
國家豁免決定權在中央
據新華社電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提請審議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三條第一款和第十九條的解釋(草案)》。該議案是委員長會議應今年6月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依據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有關條款而提出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飛就這一解釋草案向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說明。
李飛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國家豁免規則或政策的行為體現了國家主權,是涉及外交的國家行為。決定國家豁免規則或政策不屬于特區管理的事務或特區高度自治范圍內的事項。香港基本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币虼,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必須遵循中央人民政府決定的國家豁免規則或政策。
我國實行的國家豁免規則是,我國法院不管轄、實踐中也從未處理以外國國家為被告或針對外國國家財產的案件;同時,我國也不接受外國法院對以我國國家為被告或針對我國國家財產的案件享有管轄權。我國的國家豁免立場,體現在我國政府對外正式聲明和實踐之中,這是一個法律事實。
香港原有法律中有關國家豁免規則或政策的規定,如果與中央人民政府決定的上述國家豁免規則或政策不一致,將與香港基本法第十三條第一款和第十九條的規定相抵觸,也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地位,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六十條處理香港原有法律的決定》的規定,應作出必要的變更、適應、限制或例外,以符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的國家豁免規則或政策。
擬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
據新華社電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開始審議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的議案。
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受國務院委托對議案作說明時表示,《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與我國法律不相抵觸,批準該議定書有利于顯示我國對東盟共同體建設的政治支持,也有利于加強我國同歐盟的關系,符合我國外交戰略和國家利益。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于1976年2月簽署,是東盟基礎性政治文件。為擴大條約締約方范圍并解決東南亞以外國家加入該條約的程序問題,東盟先后通過了條約的第一、第二修改議定書。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批準我國加入該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
2007年7月,東盟同意歐盟以整體身份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為解決歐盟入約的法律問題,東盟在征求各締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第三修改議定書,外交部部長楊潔篪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第三修改議定書,該議定書將在所有締約方交存批準書后生效。
崔天凱表示,第三修改議定書屬于外交類國際條約,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該議定書應當適用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報告
建議建立養老服務體系
據新華社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昨天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報告。執法檢查組建議,我國應加快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圍繞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保險、救助、獎勵扶助制度基本確立。
李建國表示,我國從1999年開始就邁入老齡社會行列,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社會呈現出六大特點。一是老年人口基數大。我國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二是老年人口增加快。三是困難老人數量多。四是老齡化先于工業化。五是老齡化與家庭小型化相伴隨。六是老年撫養比快速攀升。
報告稱,人口老齡化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