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學期的臨近,江西省贛州市的初中學生又將開始使用一套全新的英語教材了,從2004年至今的5年間,當地學校已經先后3次更換初中英語教材。2004年,贛州市根據自身的需要,選用了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出版的零起點初中英語教材,但是這套教材使用僅一年后,就被換成了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由于牛津版英語教材起點高、難度大,2006年贛州市重新開始使用零起點初中英語教材。但是到了今年,贛州市又新選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標英語作為新學期的教材。
面對教材的頻繁更換,江西省興國縣瀲江中學的劉喜鳳、鄭麗娟等教師不無憂慮。她們認為,更換教材不僅對學生學習的連續性有影響,對教師的教學影響會更大。教師要經過培訓才能掌握一套教材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使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手段,教師還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做課件,結果這些功夫隨著教材的更換短時間內就沒有價值了。
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贛州市。今年,貴州省遵義市將已經使用5年的湘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更換為引進自美國的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云南省昆明市也將用這套美國教材替換原有英語教材;四川省更是將小學和初中多個年級的語文、物理、化學、歷史等學科的教材更換。
從2001年開始,全國符合條件的出版單位、團體和個人都可以依照教育部統一的課程標準編寫教材,經教育部審定通過后出版并供全國中小學生使用。目前,全國已有80多家出版社或獨立法人團體被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編寫出版中小學教材,而中小學每個學科的教材現在少則一兩種版本,多則七八種版本。每年教育部都會印制教學用書目錄,下發各省教育廳,供地方選擇使用。
教材改革為的是讓全國不同的地區根據自身的需要選取教材:教學基礎好的地區,可以選水平高、難度大的教材,讓學生“吃得飽”;而一些偏遠地區,可以根據師資力量選用零起點的教材,讓學生“學得會”,避免教學中的兩極分化。但是,當教材出版資質放開后,全國的出版社共同面對的是300億元的教材市場,而在這個市場背后,則是規模更大的教輔市場。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學生使用的教材被不斷地換來換去。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教育部要求各地全文轉發教材目錄,并按照學校提出的需求定購教材。但實際上,許多地方出于利益原因,都刪減了教育部的教材目錄,甚至動用行政手段,要求學校必須使用某幾種教材,同時也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頻繁更換教材。
教材的頻繁更換給基礎教育帶來了隱憂。昆明市教育研究院從本地學校調研中就發現,一些直接從外國引進的教材雖然新穎、信息量大,但未必就適合本地的教學。這些教材起點高,但適用學生面窄;難度大,也對教師水平要求高;內容多,可知識點重復率低。由此可見,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教材,遵循教材使用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滾動使用已選的教材,才能使基礎教育真正因材施教。教材頻繁“變臉”,給基礎教育帶來了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