洶涌而至的熱錢已經成為高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防止熱錢“大進”之余,如何防止其“大出”,維持金融穩定,成為宏觀調控新課題。
熱錢“來無影去無蹤”,要想摸清底子,殊非易事。保守估計是,至今年年底,境內熱錢將達六千五百億美元,超過亞洲金融危機前流入東南亞的熱錢規模。
人民幣升值、中美利差倒掛、資產價格飆升,誘使熱錢近年來大舉流入中國。 通常認為,FDI化、虛假貿易合同、地下錢莊是熱錢流入的主要途徑。人民幣破七之后,港幣蜂擁北上,成為熱錢流入新通道。
在股市幾近攔腰、樓市漸呈蕭條之際,熱錢究竟棲身何處?
有專家稱,不少資金趴在銀行。僅人民幣升值一項,年收益便在一成以上。商業銀行今年以來存款的超常規增長似乎可為佐證。也有研究機構認為,熱錢鐘情于資本市場。有學者警告,熱錢對A股的滲透已超乎想象。
熱錢“大進”,加劇流動性過剩,裹脅貨幣政策,令通脹壓力百上加斤;炒熱股市、樓市,推高資產泡沫;其輿論鼓動,又助長了國內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進一步放大金融風險。
熱錢“大出”,則更為可怕。一旦情勢蹙變,熱錢大規模集體出逃,人民幣掉頭向下,將重創中國脆弱的金融體系,經濟危機并非危言聳聽。日本“失去的十年”、墨西哥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殷鑒不遠。近期越南金融動蕩,再次敲響警鐘。
當前形勢并不樂觀。美元大幅貶值積聚強大反彈動力,人民幣上半年一撥急升行情后周期性見頂預期趨強,中國經濟步入本輪經濟周期下行區間,境內對熱錢集體撤離的擔憂日盛。
今年以來,政策組合拳頻密出臺,縮減短期外債余額、堵截銀行違規操作、查處虛假貿易、取締地下錢莊、打擊“一條龍”存款、上調存款準備金,官方對熱錢的狙擊戰已經加碼。
應對熱錢,圍追堵截固然必要,標本兼治更為關鍵,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則是題中要義。經濟穩步增長,熱錢或將變“冷”,從投機轉向投資;反之,則將加速外流。
此外,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或保持小幅穩步升值,消耗熱錢時間成本,將令其流入步伐放緩。而防止股市樓市大漲大跌,減少熱錢的抄底機會,有望減弱其對中國的投資意愿。
“嚴進”同時,亦要“嚴出”。在金融開放循序推進之際,預警機制需繼續完善,資本項目管制仍需堅持,非常時期亦不排除采取非常手段。惟有收緊袋口,才不至讓熱錢“想走就走”。
如何讓熱錢知難而退,避免熱錢造成的經濟堰塞湖決堤,這場“堵”不住的持久戰,考驗官方宏調水平。不學鯀治水一味嚴防死堵,而用鯀之子大禹之疏堵雙管齊下,或是可行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