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江南第一大礦,破產重組,再現活力……縱觀高坑煤礦近十余年的發展軌跡,所謂篳路十年磨一劍,極其重要的一點,應歸功于高坑煤礦銳意改革、創新奮進的精神。
數字雖然枯燥,但數字同樣最有說服力:2001年至2011年,高坑煤礦減員620人,而原煤產量增加了將近2倍,利潤增加了4倍多;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從8000元增加到3.8萬元。透過這令人欣喜的成績,記者看到了高坑煤礦撬動全員工效的一個支點:效率優先的分配機制。這無疑是他們貫穿于自然減員提效工作中的制勝法寶。
工資總額不變 定員定崗多勞多得
重組之初,百廢待興。高坑煤礦從梳理用工體制著手,對全礦各單位、部門、工種崗位進行全面摸底調查,通過對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工作量的量化考核,科學地為各單位、各部門下達定崗定員基數,并按用工基數下達噸煤工資結算指標。高坑煤礦的基本分配制度——噸煤工資承包制,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在此基礎上,高坑煤礦創新舉措,“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量化考核。有的崗位定員12人,實際10人,怎么辦?10人拿12人的工資!井下線路有變化,需要其他單位支援,怎么辦?礦上給予支援人員相應的補助!職工從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中切實獲得了實惠,生產積極性高了,主動性大了。10年來,高坑煤礦的地面單位幾乎都有減員,多的上百人,少的幾人,但沒有一個單位要求增加人,沒有一個單位因為減員而降低了工作質量和生產效率。
工作業績至上 分配形式靈活多樣
如何做好做活分配這篇文章?高坑煤礦圍繞工作效率與業績這個核心,在執行基本分配制度的同時,將噸煤工資承包制與開展勞動競賽、獎勵出勤和增效增產增收等并舉,形式多樣,靈活運用。
——井下地質條件發生變化,生產任務難以完成時,礦上就給予一定的噸煤獎,激勵職工完成生產任務,使職工工資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穩定,逐步增加,增強職工積極生產的信心。
——開展采煤、掘進選手賽,噸煤超產賽。掘進日架棚4架,人均獎勵80元;部分選手每月光競賽獎就能拿到1000多元。
——生產一線工人月出勤26天以上的,給予500元出勤獎。此舉大大提高了職工的積極性,保證了重點節假日的出勤,全礦職工平均出勤達26天/月以上。
此外,高坑煤礦還獎勵增效增產增收;對特殊崗位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安全高效完成任務,給予對等獎勵。對優秀班組長、勞模,每月給予200-300元津貼,并形成長效機制;連續三個季度當選優秀班組長的,礦工會組織班組長帶妻子去海南旅游,并另外發1000元服裝費。對特殊崗位做出特殊貢獻的給予重獎。2008年,生產科因為找煤有功,集體獲得獎勵10萬元。
撬動全員工效 企業發展增添活力
效率優先的分配機制,撬動了高坑煤礦的全員工效,更增強了職工的主人翁精神。每天做多少事,可以拿到多少錢,職工心中有數;工作任務不足時,職工就主動爭取,不完成工作量,絕不出班。
于是,下料工兼做下斗工,鉗工還兼開溜子,大小工進班就把料帶進工作面,井下送飯員也滿滿地挑上一擔擔飯……采掘一區近三年生產原煤約14萬噸,超產2.4萬噸,榮獲全國煤礦安全先進稱號;洗煤廠楊洪江班組連續7次被評為礦優秀班組;采掘一區的譚建云采煤班2009年至2011年度先后榮獲萍礦集團公司“工人先鋒號”模范班組、省煤炭集團公司“工人先鋒號”模范班組稱號,今年“五一”期間又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十年自然減員提效,創新分配機制,高坑煤礦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從2001年的8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3.8萬元;企業減員620人,其三險一金、加班費和績效工資等按人均每年9000元計算,一年節約開支600余萬元。
職工收入高了,企業發展快了,如今的高坑煤礦正朝著“穩中求進、穩中快進”的目標昂首挺進。
|